2025年9月24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泽连斯基公开表示,愿意与普京在任意地点会晤,但明确将莫斯科排除在外,还称莫斯科这个选项是普京“为推迟会晤制造的理由”。这一表态并非偶然,而是俄乌冲突背景下多方博弈的体现,背后涉及复杂的战略考量与现实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析: 表态背景:内外压力下的战略转向泽连斯基此次松口谈判,实则是乌克兰内外交困下的必然选择。在国内,三年多的战事已让乌克兰元气大伤,前线兵员短缺问题愈发严重,从全民动员演变为征兵困难,社会战争疲劳感加剧;经济上,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生产停滞,国家运转高度依赖外部援助,民众生活困苦;政治层面,“抵抗到底”的战略引发内部质疑,甚至有议员公开呼吁泽连斯基下台。国际层面,西方对乌援助的裂痕逐渐扩大。美国态度的转变尤为关键,不仅明确表示不会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还通过在波兰部署“东方哨兵”行动划定了北约与俄罗斯的新边界,这意味着乌克兰的核心战略目标落空,若继续坚持战斗,可能面临被西方抛弃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泽连斯基通过公开表态展现和谈意愿,试图掌握外交主动权。 地点博弈:象征意义与权力争夺泽连斯基拒绝将莫斯科作为谈判地点,背后暗藏多重考量。从安全角度看,俄乌互信几乎为零,亲赴“敌方”首都谈判,安全风险难以预估。更深层次的是政治象征意义的争夺,若在莫斯科谈判,易营造出乌克兰“求和”的屈从姿态,普京将占据主场优势,从气势上压制乌方;而选择中立第三方地点,则意味着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能为处于下风的乌克兰争取心理优势。俄方对此迅速回应,俄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表示,伊斯坦布尔是最佳谈判地点。伊斯坦布尔的优势在于其地理特殊性与中立属性,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的城市,土耳其与俄乌双方均保持良好关系,曾多次充当调解角色,是天然的折中选择。此外,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强调,若未做好充分准备,会晤将是“注定失败的公关行为”,并指出乌方对俄方提出的成立谈判工作组提议毫无兴趣,暗示乌方态度可能不够成熟。 后续动态:多方角力中的和平曙光目前,俄乌双方虽均释放出和谈意愿,但仍存在明显分歧。泽连斯基列出土耳其、沙特、卡塔尔、奥地利、瑞士、哈萨克斯坦等多个潜在谈判地点,展现出灵活姿态,甚至提及与俄友好的哈萨克斯坦,试图向俄方传递谈判诚意;俄方则坚持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选,同时强调对话需“严肃、开放且具有实质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斡旋角色若隐若现。此前特朗普曾表示正在筹备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晤,普京与特朗普在电话中也均表示支持俄乌代表团直接谈判,双方还讨论了提高代表级别的问题。不过,佩斯科夫称目前普京与特朗普的电话交谈尚未提上日程,但可根据需要快速组织。此外,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已明确表示,愿意为俄乌谈判提供场地,支持两国高层开启直接对话。国际社会对谈判地点的关注,本质上是对俄乌和平进程的期待,而地点之争只是双方战略博弈的缩影,后续谈判能否推进,仍取决于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的让步空间与准备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