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猪产业内部联合频繁,猪企通过“联姻”补链强链,谋求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相关情况的介绍: 猪企联姻补链强链的典型案例首农股份与Genus plc合作:首农股份与Genus plc组建合资公司,首农股份持股51%,Genus持股49%。此举旨在强化PIC®中国在本土化运营、种猪育种与疫病防控方面的能力,尤其聚焦猪蓝耳病防控与抗病种猪商业化推广。新五丰与法国科普利信合作:新五丰与法国科普利信拟成立合资公司湖南五丰利信育种公司,新五丰占股51%,科普利信占股49%。该项目将依托新五丰现有的现代化种猪养殖基地,引入优秀法系种猪,提升种猪生产性能。越秀农牧与钱大妈集团合作:越秀农牧与钱大妈集团签署生猪订单养殖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度聚焦广东市场,在生猪订单养殖、品质标准共建、市场推广及品牌联动等领域展开合作,整合从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到生鲜配送全链条的品质管控。 猪企全链融合的发展模式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一些猪企从单一的养殖或屠宰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例如惠生农科,其前身是常德肉联厂,最初以屠宰业务为主,后来自建养殖场,进军生猪养殖领域,还建成专用饲料厂,实现饲料自给,进而发展为集饲料研发生产、种猪繁育、畜禽养殖、屠宰分割、冷链物流与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猪企通过与其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整合资源,实现全链融合。如温氏股份与安佑集团合作,在饲料环节形成合力;新希望与海垦集团战略合作,涉及更多领域。 猪企频频联姻补链强链的原因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内生猪行业在生物疾病防控以及育种等环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联姻可以实现环节补强,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应对行业变革:我国养殖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同时面临生物防控风险、环保政策带来的养殖成本压力等,行业进入微利阶段。猪企需要通过合作下沉到产业链的末端,对接消费者,以需求驱动生产,实现从“保量”到“提质”的转变。政策引导推动:政策明确要求淘汰低效产能,这促使猪企通过联合合作来提升自身实力,适应政策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猪企全链融合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头部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通过资源和技术层面的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推动行业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已从2021年的53%升至2024年近70%,前十大养猪上市公司出栏量占比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23.7%。促进产业升级:全链融合有助于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的无缝对接,提高产业协同效应,借助零售端的品牌优势和市场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生猪产业从粗放增长向品牌化时代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