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推出“新”Zen 2与Zen 3+处理器,旧内核焕发第二春
一款是搭载Zen 3+架构的Ryzen 100系列,另一款则是基于Zen 2架构的Ryzen 10系列,AMD用“旧酒装新瓶”的策略继续清理芯片库存。
近日,AMD再次以“全新”名义推出了两款基于旧代处理器架构的产品。该公司已公开新增Ryzen 100与Ryzen 10两个“新”处理器系列,尽管其内部核心芯片大概率源自2021-2022年Rembrandt与Mendocino平台首次出货时的产品。
这种策略本质上是对现有库存芯片的重新利用。
业内人士分析,AMD推出这些旧芯片的原因在于变现现有库存、晶圆,仍需消化这些已有资源。
01 架构布局:Zen 2到Zen 3+的四世同堂
在AMD的最新产品规划中,不同时代的架构和谐共存,形成了从Zen 2到Zen 5的“四世同堂”现象。
今年6月,AMD为掌机市场发布的锐龙Z2系列处理器就涵盖了Zen 2、Zen 3+、Zen 4、Zen 5多达四代CPU架构。
这种多代架构并存的策略使AMD能够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
本次发布的Ryzen 100系列采用Zen 3+架构,本质上是2022年1月AMD发布的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的升级版。
而Ryzen 10系列则沿用Zen 2架构,面向超入门级系统。
02 规格对比:新旧系列的性能差异
根据AMD公布的产品规格,基于Zen 3+架构的Ryzen 100系列顶级型号拥有8核16线程,集成RDNA 2架构的Radeon 680M核显,TDP为28W。
该系列其他型号则减少了核心数量与频率,但仍保留了RDNA 2架构核显。
具体型号包括:
Ryzen 3 110:4核心/8线程 + 4Cu Radeon 640M
Ryzen 5 130:6核心/12线程 + 6Cu Radeon 660M
Ryzen 5 150:6核心/12线程 + 6Cu Radeon 660M
Ryzen 7 160:8核心/16线程 + 12Cu Radeon 680M
Ryzen 7 170:8核心/16线程 + 12Cu Radeon 680M
相比之下,基于Zen 2架构的Ryzen 10系列面向超入门级系统,采用2核心或4核心设计。
同样搭配RDNA 2图形架构核显,但精简到了2Cu的Radeon 610M核显,TDP为15W。
该系列包括:
Athlon Silver 10:2核2线程
Athlon Gold 20:2核4线程
Ryzen 3 30:4核8线程 + 2Cu Radeon 610M
Ryzen 5 40:4核8线程 + 2Cu Radeon 610M
多这些处理器的最高接口规格仍为PCIe 3.0,USB4则为可选配置。
03 市场策略:清库存与细分市场双管齐下
AMD推出旧芯片的原因或许在于变现现有库存、晶圆,AMD仍需消化这些已有资源。
这种做法在半导体行业并不罕见,芯片制造商常常通过重新标记和稍微修改现有设计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同时清理库存。
入门级处理器市场对价格极为敏感,使用旧架构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AMD锐龙Z2 A系列同样采用Zen 2老架构,定位入门级,虽然架构很老,但成本和价格必然十分低廉,可以预料市场上会出现一批采用它的非常便宜的掌机。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新发布的Ryzen 10系列处理器。
04 技术演进:从Zen 2到Zen 3+的架构蜕变
要理解这些“新”处理器的定位,有必要了解Zen 2和Zen 3+架构的技术差异。
Zen 2架构最初于2019年推出,采用7nm工艺制造,引入了Chiplet小芯片设计。
该架构相比第一代Zen架构提升了约15%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性能。
而Zen 3+架构则是在Zen 3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产物。
Zen 3架构本身相比Zen 2带来了19%的IPC提升,而Zen 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能效。
AMD曾表示,Zen 3+核心通过可快速调整速度的全新自适应电源管理功能和有助于节省电量的全新深度睡眠状态,提供性能与效能。
与上一代AMD锐龙处理器相比,AMD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在视频会议时,功耗最高可降低30%。
05 前景展望:AMD处理器路线图与未来
尽管AMD继续推出基于旧架构的产品,但该公司并未停止创新。
AMD早在2018年就已开始规划Zen 4和Zen 5架构。
在2022年1月的产品发布会上,AMD还预览了采用“Zen 4”架构和全新AMD AM5插槽的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
面向掌机设备的锐龙AI Z2 Extreme更是首次为掌机引入AI功能,NPU AI引擎可提供高达50 TOPS的算力,可以支持Windows 11 Copilot+ PC功能。
这表明AMD正在多条战线上同时推进:一方面用旧架构覆盖入门级市场,另一方面用最新架构和AI技术开拓高端市场。
AMD在2022年曾凭借锐龙6000系列将RDNA 2架构核显引入移动处理器,宣称“显示速度是上一代产品的两倍”。
如今,这些技术正通过不同形式渗透到更广阔的市场。
对于预算有限的普通用户,这些“新”处理器提供了足够的日常性能;对于AMD,这无疑是消化库存、最大化利润的有效策略。
在半导体行业,有时候“旧酒装新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商业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