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碳酸锂市场的剧烈波动源于江西宜春地区的一场多空博弈。8月9日至12日的四天内,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从7.53万元/吨飙升至8.61万元/吨,累计涨幅达14.3%,而这场价格狂飙的核心导火索,正是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锂矿的停产事件。 一、停产事件引爆市场情绪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的采矿许可证于8月9日到期后暂停开采,这一消息彻底打破了市场对供应稳定性的预期。该矿山年产能达3000万吨原矿,对应碳酸锂当量约20万吨/年,占国内供应量的10%以上。更关键的是,其配套的奉新时代、万载时代等三家冶炼厂合计10万吨/年的产能也将陆续停产,每月直接减少碳酸锂供应约9000吨。这一缺口在当前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被市场放大,直接导致期货价格连续涨停。事件背后是政策层面的深刻调整。2025年7月1日实施的新《矿产资源法》将锂列为独立矿种,并将伴生矿氧化锂品位门槛从0.3%提升至0.4%。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的锂品位仅为0.27%,若按新规重新评估,可能需调整为以陶瓷土为主、锂为辅的开发模式,资源税成本将倍增。同时,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8家涉锂矿山在9月30日前完成储量核实报告,解决此前“以瓷土矿名义审批锂矿”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政策组合拳直接动摇了市场对供应稳定性的信心。 二、多空博弈白热化市场对停产事件的反应呈现出极端分化。多头抓住供应收缩预期,在期货市场大举增仓。8月11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持仓量单日增加74673手至43.6万手,创近半年新高,而空头则面临巨大压力。部分投资者为获取第一手信息,甚至深夜蹲守矿山现场,通过无人机航拍、实地勘察等方式确认停产进度。这种极端行为反映出市场对信息的极度渴求,以及多空双方博弈的激烈程度。然而,空头并未完全认输。部分机构认为,宁德时代停产属于短期扰动,其采矿证续期获批的概率较高,且海外锂辉石供应(如非洲、巴西)可能填补缺口。此外,国内盐湖提锂和锂辉石冶炼产能仍有释放空间,若价格持续上涨,这些边际供应可能快速增加。这种分歧导致8月12日期货价格冲高后回落,主力合约最终仅收涨2%,持仓量减少4041手,显示多空双方开始获利了结。 三、产业链连锁反应停产事件对产业链的冲击已逐步显现。锂矿板块上市公司股价集体飙升,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单日涨幅超9%,而下游电池企业则面临成本压力。宁德时代虽称停产“对整体经营影响不大”,但其配套冶炼厂的停产可能影响部分电池产能释放。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政策规范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高成本、低品位的锂云母矿可能加速出清,而拥有优质锂辉石资源或盐湖资源的企业将更具优势。当前市场焦点已转向9月30日的政策大限。若剩余7家涉锂矿山(如国轩高科、科力远等)也因矿种变更问题停产,每月碳酸锂供应将再减少5000-7000吨,全年供应缺口可能扩大至18万吨以上。反之,若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供应端可能快速恢复,价格或重回下行通道。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市场陷入“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博弈,短期内波动难以平息。 四、未来走势关键变量1. 政策执行力度:9月30日前8家矿山的储量报告提交情况及后续审批进度,将决定供应收缩的实际幅度。若多数矿山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碳酸锂价格可能突破10万元/吨。2. 海外供应弹性:非洲锂矿(如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巴西锂辉石的出口量是否增加,将影响国内供应缺口的填补速度。3. 需求端变化:尽管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处于淡季(第32周环比下降),但9-11月传统旺季的备货需求可能超预期,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4. 资本流动方向: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反内卷”情绪浓厚,若资金持续流入碳酸锂期货,价格可能脱离基本面非理性上涨。这场发生在宜春的多空决战,本质上是政策规范、资本博弈与产业转型的多重变奏。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供需边际变化,在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中寻找平衡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