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克球(Pickleball)是一种用球拍击球的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起源与发展 起源:1965年起源于美国西雅图本不里奇岛,由乔尔·普里查德(Joel Pritchard)和比尔·贝尔(Bill Bell)发明,他们最初想打羽毛球但找不到全套球拍,于是用乒乓球拍和穿孔塑料球开始玩耍,随后巴尼·麦卡勒姆(Barney McCallum)加入并一起制定了规则。 发展:1976年春天,世界上第一届匹克球锦标赛在华盛顿州举行。1984年美国业余匹克球协会成立,同年第一份匹克球规则手册出版发行。2005年美国匹克球协会(USAPA)成立。2012年左右匹克球传入中国,2024年匹克球成为巴黎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之一。场地与器材 场地:标准球场尺寸约13.41米×6.10米,可进行单打或双打比赛,除划线外,与双打羽毛球场地近似。球网两侧边线高度约91.44厘米,中心高度约86.36厘米,球场有两个发球区和非截击区(厨房区),网前1.8米内禁止凌空截击。 球拍:看起来像大号乒乓球拍,球拍长宽之和不得超过60.96厘米,球拍长度不得超过43.18厘米,球拍厚度和重量则没有限制。 球:直径约74毫米,是镂空塑料材质,表面均匀分布着圆孔,根据使用场景,孔的数量有所不同。比赛规则 发球规则:参与者需用球拍底部击球,且球必须落在对方对角的发球区才算有效,发球时需下手发球,球拍低于手腕,以向上轨迹击球,同时发球时至少单脚在底线后,落地前不可踩线。 得分机制:采用“发球得分制”,只有发球方能得分,双打时,每队两名球员轮流发球,失误后换对方发球,接发球方即便赢球,也仅能夺回发球权,单局一般采用11分制,需赢2分以上,若10:10则继续至一方领先2分。 双反弹规则:发球方球落地反弹一次后,接球方需等球再弹一次才能击打,接发球方同理需让球触地一次再回击,第三拍开始,双方可自由选择落地或凌空击球。运动特点 上手容易:由于球的飞行速度和运动节奏较慢,初学者可以轻松上手,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无法参与高强度运动的中老年人来说,匹克球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运动选择。 趣味性强:融合了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元素,玩法多样,比赛充满战略性,考验球员的站位、跑动和对击球时机的把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经济性好:对装备要求不高,场地选择也相对灵活,羽毛球场、网球场甚至塑胶跑道都能改造成匹克球场,降低了参与成本。 社交属性强:可以多人一起参与,无论是双打还是单打,都能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一项很好的社交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