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公安部会同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联合推出了一系列反诈利器。在此基础上,工信部于2025年又推出了新的反诈利器——境外来电提醒服务,为人民群众再添一道反诈“防火墙”。以下是对这八大反诈利器的介绍:1. 国家反诈中心APP:可进行高效预警劝阻提示,当用户收到涉嫌诈骗的电话或短信时,APP会尽可能预警提示。用户发现诈骗线索,可使用一键举报功能举报。此外,APP还常态化发布防骗知识和诈骗套路,提升用户识骗防骗能力。自上线以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3172万条,向群众预警4.2亿次。2. 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用于预警劝阻、防骗咨询和涉诈举报等工作。接到该号码来电,说明本人或家人正遭遇电诈,务必及时接听并听取民警劝阻提示,避免受骗。遇疑似电诈,发现涉电诈违法犯罪线索,可拨打该号码咨询和举报。3.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由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推出,可实现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的短信实时预警。系统自上线以来,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3.88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4.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工信部推出的服务,打通了124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的相关数据。用户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即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手机电话卡数量,防止诈骗分子冒用身份信息办理电话卡,截至今年5月底查询量累计突破2.26亿次。5.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推出,方便用户查询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加强银行卡管理,防范被冒名开卡的涉诈风险。目前已覆盖全国505家商业银行,累计生成超过2300万份银行卡查询报告。6. 反诈名片:由公安部、工信部联合组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推出,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反诈预警劝阻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和来电提醒,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电话接通率,提升预警劝阻成效。7. 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工信部推出的服务,用户凭借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后6位,便可查询本人名下手机号码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当数量与自己掌握的情况不一致时,用户可按照互联网企业官方解绑处理机制,尽快进行账号解绑,阻断涉诈风险。目前支持23家企业共25款常用APP的互联网账号查询,用户查询量突破5600万人次。8. 境外来电提醒服务:2025年3月,工信部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全面推出此服务。当手机用户接听境外电话或收到境外短信时,同步弹显提醒,主动提示来电和短信的来源国家或地区,增强用户防范意识。警方提醒,无海外关系的情况下,接到境外来电,几乎都是诈骗电话,收到弹窗信息后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甄别号码来源,若确无境外通联实际需要,建议联系运营商开通拦截境外来电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