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H-1B签证费的突然暴涨,给长期依赖外籍人才的硅谷带来了全方位的混乱与冲击,其影响已蔓延至企业运营、员工生计乃至全球人才流动格局。 政策核心内容与背景2025年9月19日,特朗普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从数千美元暴涨至10万美元,并于当地时间21日正式生效。美国政府宣称此举旨在筛选“高技能且不可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同时激励企业优先雇佣本土劳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白宫后续澄清该费用为一次性支出,不适用于签证续签及现有持有者,境外持有者返美时也无需补缴,但政策出台的仓促性仍引发了广泛混乱。从深层背景看,美国严峻的财政困境与债务压力被认为是推动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原因,而这也是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一系列移民限制措施中对临时工作签证体系影响最深远的一项。 硅谷的混乱局面与直接冲击政策生效前后,硅谷企业与员工陷入恐慌性应对。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紧急行动,一方面通知有出国计划的员工暂缓行程,另一方面催促身在海外的H-1B签证持有者尽快返美。亚马逊作为今年H-1B签证申请量最大的企业(超1万份),其人力资源部门连夜梳理员工位置并协助预订返程航班,部分员工因身处国际水域或航班紧张陷入两难。混乱还蔓延至产业链下游,签证新政签署当天,印度新德里至美国纽约的单程机票价格两小时内从约2960元人民币飙升至6400元,反映出占H-1B签证总量七成以上的印度籍员工的恐慌情绪。对企业而言,成本压力陡增。据分析,科技行业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40亿美元(约合995亿元人民币),小型科技初创企业受冲击更为剧烈,10万美元的签证成本可能对其造成“致命一击”,甚至被迫放弃雇佣外籍人才。 长期影响与全球连锁反应从行业发展看,硅谷的创新活力面临挑战。瑞士西茨集团首席投资官蒙绍指出,高额签证费会削弱美国对全球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反而为欧洲国家创造了吸纳海外人才的“黄金机遇”。创投领域也认为,这一政策可能逆转人才流向,缓解欧洲长期面临的“人才流失”困境。此外,该政策还可能影响美印经贸关系,印度价值2800亿美元的科技服务业面临数万岗位流失风险,进一步加剧全球科技产业链的不确定性。目前,硅谷企业仍在评估政策长期影响,而这场由签证费暴涨引发的震荡,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应急能力,也将重塑全球科技行业的人才竞争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