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发现了多种苦苣苔科极度濒危新物种,以下是具体介绍:全州报春苣苔:由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团队与桂林旅游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2020年3月,科研团队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公路旁的石灰岩峭壁上首次发现该物种,经4年同质园实验,确认其为报春苣苔属新种。该物种最初发现时约有400株成熟个体,因2022年公路扩建,数量下降至不足10个成熟个体,2025年春季在距离首次发现地点约5公里处重新发现约100个成熟植株,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及标准,被评估为极危(CR)等级。弯管石山苣苔: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西南岩溶地区科学考察时,于2024年1月在广西德保县一处溶洞石壁上发现。通过形态解剖观察,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标本对比研究,确认其为石山苣苔属新种。因其花冠筒强烈弯曲而得名,花期为1至6月,目前仅分布于广西德保县龙光乡模式产地的溶洞石壁上,仅发现一个种群,成熟个体约200株,依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濒危等级初步评估为“极危”。小冠石山苣苔:由广西植物研究所和贵州大学科研团队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联合科考时发现。2019年4月,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该物种,经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后确定为新种。因其花冠在石山苣苔属的细筒苣苔一类中明显较小,故而得名。目前仅在凤山县一喀斯特洞穴内发现两个居群,较大居群约有6000株个体,较小居群因栖息地退化仅存约50株个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