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各地通过提升发电能力、加强电网建设、优化资源调配等措施,实现了保障能力的“提档”。以下是具体情况:用电负荷情况:国家能源局7月31日表示,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4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5亿千瓦,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2024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截至7月31日,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保障措施及成效 提升发电能力:各地确保各类电源稳定运行,煤炭在能源保供中发挥“压舱石”作用。迎峰度夏以来,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持续保持在2亿吨以上,可用天数超过30天。例如安徽淮南的潘集电厂,4台66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全力保障供电,7月该港完成煤炭进港1976.1万吨,同比增长20%。 加强电网建设与智能化调度:多地实施电网补强工程,提升电网供应及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如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河北南网三年提升行动”,主网实施工程涉及线路长度769.26公里、变电容量547.45万千伏安;江苏投运迎峰度夏重点工程16项,有效提升长江两岸电网互联互通、互补互济能力。同时,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电量最大达到了2.25亿千瓦,“陇电入鲁”“疆电入渝”等工程建成投产,前6个月全国跨省跨区交易电量达到6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2%。 发挥储能与虚拟电厂作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超过9100万千瓦,全国10余个省份开展了大规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最大调用新型储能功率超4400万千瓦。虚拟电厂也在多地发挥作用,如四川首个有序充放电居民小区虚拟电厂投入运行,四川全省已建成虚拟电厂30座,储能项目295个,可调能力超100万千瓦;武汉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在3个用电负荷较大的区域开展了4次精准响应,实际响应量达目标响应量的2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