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对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健康发展意义重大。2025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4件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彰显了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坚定立场。具体情况如下:医保骗保犯罪的严峻形势: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网络持续织密、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医保领域的骗保犯罪也呈现出手段迭代升级的态势,从个体虚构病情、重复报销,到医疗机构系统性造假,甚至滋生出职业骗保产业链。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2299人,一审结案数同比增长131.2%,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余元。典型案例及判决结果: 定点医院骗保案例:山西大同某民营医院艾某忠等人通过虚增药品进价、重复入库等方式,虚构住院费用,骗取医保基金,数额特别巨大。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艾某忠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其他多名主犯也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相应罚金。 定点医院控制人骗保案例:重庆某医院实际负责人杜某君,指使工作人员篡改医学检验数据,制作虚假病历,让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入院治疗,骗取医保费用390余万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杜某君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倒卖医保药品案例:江西戴某寿明知是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仍非法收购、销售,情节严重。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 参保人员骗保案例:江苏南京参保人员陶某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国家医保基金,数额巨大;徐某侠授意他人利用医保骗保购进药品,进而非法收购,数额较大。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陶某云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判处徐某侠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案例特点: 聚焦依法严惩:案件所涉及的被告人均被人民法院以相关罪名判处较重的刑罚,多名被告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有效震慑犯罪分子。 坚持全链条惩治:案例分别选取了定点民营医院及其工作人员骗取医保基金的犯罪、“药贩子”倒卖医保药品的掩隐犯罪、参保人员利用报销资格违法套取医保药品出售牟利的诈骗犯罪,覆盖医保骗保犯罪的多个环节。 充分揭露骗保手段:涉及定点医院虚增医药服务、安排人员虚假住院及篡改医学文书骗保,行为人明知系医保骗保购买的药品而非法收购、销售,参保人套取药品非法出售牟利等多种常见骗保手段。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医保基金的构成诈骗罪;非法收购销售骗保药品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惩处。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保骗保犯罪的定罪处罚,强化了对职业骗保人、医疗机构组织者的打击力度。严惩医保骗保犯罪的意义:医保骗保行为不仅让真正需要救助的患者面临更大风险,更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医保制度的信任根基。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能够形成强大震慑,遏制犯罪行为发生,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