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种子丰盈世界粮仓”体现了中国在种业领域的责任担当与贡献,以及为全球粮食安全所做的努力,以下是相关介绍: 中国种子的发展成就与技术优势杂交水稻领先:中国杂交水稻研发技术世界领先。例如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团队曾创下亩产 1500 多公斤的世界纪录。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杂交稻品种“粒两优 8022”在 2023 年刷新杂交水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平均亩产达 1251.5 公斤。品种培育成果丰硕:众多科研团队和企业培育出大量优质品种。如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培育出 136 个优质杂交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 3 亿亩,增产粮食 150 亿公斤,其科研团队培育的高温钝感型不育系“摩 6S”破解热害减产困局,高制种产量不育系使种子成本直降 30%。育种技术创新: - 生物定向育种等新技术助力打造杂交水稻“升级版”,如通过重离子诱变定向育种技术可实现定向升级。 - 华智生物自主研发 140 多款液相育种芯片,打破对进口固相芯片的长期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和高通量基因型分型大数据分析预测等新技术新手段助力种质创新。 中国种子对世界粮仓的贡献方式品种推广与技术输出:自 1979 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 70 国。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不仅提供优良种子,还悉心传授栽培技术,帮助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人才培训与合作:中国通过国际培训班为 80 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超过 1.4 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同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 1000 多项。 未来发展方向与责任担当持续创新育种技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如“南繁硅谷”“岳麓山实验室”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强国际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合作,为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让更多中国种子在世界各国生根发芽,丰盈世界粮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