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蔚蓝色的粮仓——海鲜市场里的‘鲍’富经”的相关内容: 鲍鱼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养鲍大国:占全球产量的90%,福建作为鲍鱼主养区,占全国产量的82.7%,年产值约200亿元,鲍鱼是福建省产值第一的海水养殖种类。市场需求旺盛:鲍鱼因其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如罗源县年销售鲍鱼4万多吨,年产值达30亿元,在过年等节日期间,鲍鱼的市场需求更是显著增加。 鲍鱼养殖技术创新与突破绿盘鲍的培育: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团队以2007年引自美国、经多代选育获得的绿鲍为母本,以经4代群体选育获得的皱纹盘鲍选育系为父本,历经11年努力研发出“绿盘鲍”国审新品种。绿盘鲍生长速度提高50%~100%,耐温性能高出皱纹盘鲍2.26℃,养殖周期明显缩短,还具有饵料转化率高、耐低氧能力强、对哈维氏弧菌耐受性强等优势。南北接力养殖模式:每年4月下旬到6月初,福建的鲍鱼苗和半成品鲍鱼通过专业运输船运到山东荣成,11月左右再运回福建。这种养殖方式可规避高温、台风、赤潮的影响,相比传统养殖方式,鲍鱼生长速度快、成活率更高、产量更高、品质口感更好。 鲍鱼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经济效益:对于养殖户来说,养殖鲍鱼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如福建莆田养殖的一只重达702克的绿盘鲍夺得“鲍王”美名,大规格鲍鱼的出现提高了鲍鱼的市场价值。此外,鲍鱼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鲍鱼加工、运输、销售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鲍鱼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例如罗源县成立了鲍鱼协会,整合鲍鱼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资源,助力当地渔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鲍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品质提升:继续加强鲍鱼养殖技术研发,提高鲍鱼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鲍鱼的需求。产业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鲜鲍销售和干鲍制作,还可以开发更多的鲍鱼衍生产品,如鲍鱼罐头、鲍鱼保健品、鲍鱼化妆品等,拓展鲍鱼产业的发展空间。品牌建设:加强鲍鱼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鲍鱼品牌,提升鲍鱼产品的附加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