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皮肤上可能有以下一些表现:
黄疸相关
皮肤黄染
机制
肝癌患者当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或者肝内广泛转移导致胆管阻塞时,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黄疸。其中,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它水溶性较好,能够通过肾小球滤过,使尿液颜色加深,同时也可引起皮肤和巩膜黄染。
表现
患者的皮肤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从轻度的淡黄到深黄色不等。往往最先在巩膜(眼白部分)被发现,随后蔓延至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乃至全身皮肤。
皮肤瘙痒
机制
黄疸时血液中胆盐浓度升高,胆盐可刺激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另外,肝癌患者体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等的释放增加,也可能参与了皮肤瘙痒的发生。
表现
瘙痒可呈全身性或局限性,多在黄疸出现前后发生。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
激素代谢异常相关
蜘蛛痣
机制
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小动脉末梢分支扩张,形成蜘蛛痣。
表现
蜘蛛痣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部、颈部、胸部、肩部及上肢等。其形态为中心有一个小红点,周围有呈辐射状的毛细血管扩张,形似蜘蛛,按压中心小红点时,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可消失。
肝掌
机制
同样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增多,使得小动脉末梢扩张。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的皮肤下,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支增多,出现肝掌。
表现
肝掌表现为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
凝血功能异常相关
瘀斑和紫癜
机制
肝癌患者到了中晚期,肝功能严重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另外,脾功能亢进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发生皮下出血。
表现
在皮肤上表现为瘀斑(较大的片状皮下出血)和紫癜(直径3 5mm的皮下出血点),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轻微的碰撞或自发性就可出现,而且瘀斑和紫癜的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
|
|